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西安股票配资论坛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其在线上购买的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酸辣味红油面皮,每一包中都发现疑似“蛆”的虫子,质疑品牌品控不严。
该品牌客服回应称,经判断虫体为印度谷螟幼虫,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蛆,推测为储存不当所致,并提出愿按单袋实际支付价格的5倍进行补偿。(据10月21日经视直播)
据爆料网友提供的产品信息显示,涉事面皮生产日期为2025年7月28日,仍在保质期内。线上店铺客服询问其外包装是否刚开封,得到确认后,仅提出“退款或补发”处理方案,未回应品控质疑,该网友也没有接受这一方案。
展开剩余67%客服在回应中特别强调,发现的虫体是“印度谷螟幼虫”而不是“蛆”。蛆虫通常与腐败变质、不洁环境有关,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不适和心理阴影;而印度谷螟幼虫听起来比较稀奇,实际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仓储害虫,通常以谷物、干制食品为食,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繁殖。可见,客服想表达的就是,储存流通环节有任何不当行为,都很可能出现这种虫子,不一定是生产出了问题,也不至于像有蛆虫那么严重。
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面皮里本来就不应该有虫子。开袋加工即食的预包装食品中,无论出现哪种虫子,都让人感到恶心和害怕,都严重影响了食用体验,产生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担忧,破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品牌本就应该承担起从工厂到货架的全链条品控责任,含糊其辞地将问题归咎于“储存不当”,其实就是试图把责任推给分销商,这种推诿的心态比虫子更让人膈应。
值得关注的是,客服回应中坦言,该产品采用的是“非全密封或真空包装”,本身对存储条件要求较高,包装上也提示“开封后应冷藏”“避免与米面混放”。问题是,如果一种预包装食品在正常的流通、销售环节中如此“娇气”,极易因存储不当而生虫,那是否说明其现有包装工艺或防腐技术存在缺陷?
白家阿宽近期频频因食安问题上热搜。此前,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事件中,它就作为代工厂率先出来道歉。之后,又有消费者反映该品牌“魔芋面”开封即长毛,麻酱面皮中出现大块白色虫卵等。在消费投诉平台上,关于白家阿宽的投诉超过700条,涉及食物里面有异物、调料包潮湿结块变质等问题。
而几乎每一次,该品牌的应对模式都如出一辙,态度良好,马上核查,愿意补偿,但风头一过,同样的问题就一再发生。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理方式,说到底是治标不治本,很难不让人怀疑,企业在质量管控和供应链管理上或许存在系统性的漏洞。
要知道,白家阿宽不仅自己拥有六大品类,近200个单品,而且还通过“定制销售模式”为麻六记、百草味、李子柒等提供贴牌代工服务,规模如此庞大的食品工厂,却接二连三地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问题出在哪?是真的认真整改,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了吗?
企业如果真心珍视自己的声誉,就不该把“适当补偿”当作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终点,更不能将食品安全的底线踩了又踩。类似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说明不是偶发个例,而是整个品控体系和经营理念出了问题。
除了依法依规给消费者处理好售后问题外,企业必须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包装设计、仓储运输到终端销售,展开全链条的风险排查与整改,建立透明可追溯的责任机制。否则,再诚恳的道歉、再快速的补偿,也不过就是“不想闹大”的应对,而不是真心整改的承诺。
(来源:极目新闻)西安股票配资论坛
发布于:湖北省思考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